走出校门起步创业,小有成就却跌“坑里”,逼迫南下求生;利用所长绝地而起,抓住机遇快速崛起,成为商界“黑马”;克服“小富即安”思谋长远,投身实业不懈创新,勇攀“智造”高峰……从平昌县土兴镇圣喻村走出,创立深圳百吉高科的李健华,自己创业成功后,还带动家乡人创业,堪作青年创业、创新“双创”的典范。
初创失利 南下求生
2001年,李健华从机电学校毕业,不愿忍受贫穷的他没有选择安稳的就业之路,开始了自主创业。
李健华把初创之地选在离家不远的达州,利用学校所学技能,从家电维修做起,卖家电、做代理、投资KTV、搞批发……看到什么行当能够赚钱,敢闯敢干的他就积极投身其间。初创之路似乎太过顺利,一年基本上就可赚七八十万元,成了远近小有名气的“成功者”。
“太过顺利的路上往往挖着坑、埋着雷!”这是李健华后来感悟到的。始料未及,生意正做得顺风顺水的他遭遇到了2008年那场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因热衷于追求“快钱”“热钱”,战线拉得太长,猝不及防的危机,让他的资金链断裂、生意雪崩,欠下百万巨债。
万般无奈,李健华变卖了公司、店面,还了大部分债,带着一家老小南下深圳,寻找出路。
初到深圳,李健华干起老本行,做起了机(家)电维修、安装的工作,背着工具箱,奔波穿行在深圳的大街小巷,进工厂、爬高楼,挣着一份养家糊口的工钱。一年后,李健华下定了决心:自己出来做!
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个文员、带自己3个工程技术人员共4人,唯一的资产是8万元钱的一辆车……李健华在深圳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成立了深圳百吉高科工程有限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维保,主攻暖通方向。
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接触到了无尘净化工程。无尘净化工程里面的暖通部分是李健华公司的强项,在做一个无尘净化工程时,李健华做了有心人,细心观察琢磨起无尘净化工程来,发现无尘净化工程的核心部分全在自己公司这边。于是,他拿下了该无尘净化项目的二期工程。
2014年起,深圳的产业提档升级,全部加工制造企业外迁。作为企业配套业务,深圳百吉高科工程有限公司跟随深圳外迁企业大军,抓住机遇,业务走向全国,成井喷式暴涨。李健华也成为商界一匹传奇的“黑马”。
心系桑梓 带动创业
在深圳创业,一直不忘带动家乡的发展。李健华成立了平昌县垚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土兴镇圣喻村两个社流转土地1200多亩,组建平昌县瑞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家乡人发展中药材。如今种植的2万多株川佛手长势良好,今年实现挂果,一棵树均产可达近20公斤,按照市场行情70元/公斤,一棵树可实现1000多元的产值。李健华在家乡发展的产业,年支付的土地流转费和劳务费近100万元,带动了这两个社的村民脱贫增收。
“比起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我更愿意带动村民创业。”在深圳公司里,李健华大量启用了家乡人,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巴中,其中有20多个进入了管理层,甚至还有数人成为了公司的股东。
李健华培养人自有一套方法。汪海洋初到公司时,李健华安排他去做了公司员工食堂的厨子,这让“想来干大事”的汪海洋很是不解,更是郁闷:一个大男人,怎么让我去当厨子嘛!不解归不解,他还是坚持了下来。半年后,汪海洋调到了李健华身边当助理。在李健华有意识的培养下,如今的汪海洋成了深圳百吉高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
后来李健华才告诉汪海洋当初的意图:念头来自于华罗庚的《统筹法》,一个员工厨房几十号人吃饭,今天要吃什么东西,明天吃什么,几点钟去买菜,几点钟洗菜,什么时候做菜,哪个菜先做,哪个菜后做,你都要有规划才能做好。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规划、计划,然后就是监督落实。把一个食堂的活儿做好,很能培养管理者的素质和潜力。
寄语青年创业者,李健华说:创业之前,一定要学好本领,扎实做好各方面的知识技能储备,最好先在一些好的企业中学习本领,掌握到创业所需的技能后再创业,这会在创业过程中少摔很多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