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一线】 平昌为残疾人托起小康梦_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 ?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信息公开 > 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走一线】 平昌为残疾人托起小康梦

精准救助+造血扶持

2016-12-29 17:09 信息来源: 新闻中心 作者: 张立祥 阅读: 10396次 【字体:
     1115一早,室友像往常一样推着坐在轮椅上的脑瘫学生邱民,一路有说有笑地向教室走去。“没有惠民政策的扶持,我难圆大学梦。”家住平昌县坦溪镇居委会的贫困脑瘫学生邱民感激地说,平昌残联的关爱陪着我从小学走到大学。今年高考,超出二本线42分的邱民被西昌学院录取,平昌县残联还特意租车送邱民上大学。

帮扶邱民上大学,这只是平昌县助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昌县残联创新举措,以关爱、救助残疾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为目标,从“撒花椒面”到“点对点”精准救助,从“输血”到“造血”式帮扶,助残就业、就学、康复、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助残路。

精准救助   改善生存生活条件

1113,高峰乡工农村建卡贫困户唐文章看着粉刷一新的新居,满脸高兴地向邻居不停地用手比划。言语听力一级残疾人唐文章和父母亲蜗居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能住上新房子成了一家人的奢望。今年初,唐文章家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月底就能搬进新房啦。”唐文章的父亲乐呵呵地说道,“没有自掏一分钱就建起了房子。”

2016年,平昌县残联联合帮扶单位、乡镇干部开展“回头看”,走村入户摸家底、问需求、评残疾等级,对全县22009个办证残疾人建立台账,构建“精准需求、精准施策、精准监督、精准管理”的工作机制,使残疾人个人信息、迫切需求、解困措施等“一表清”。同时,探索建立县、乡镇、村社三级网格管理残疾人体系,重点对全县4908个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因残致贫,唐文章的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一份份接踵而来的政策福利让他喜上眉梢。除了住上免费新居外,一家人吃上低保,残联给唐文章代缴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为领养的女儿落实了困境儿童教育政策。在残联的帮助下,唐文章在工农村蔬菜基地打零工,一月有1200元左右的收入。

“对于贫困的肢体残疾人,哪怕买一架轮椅都很艰难。”平昌县残联理事长王新琼坦言,“精准救助,要把救助资金用在刀刃上,把惠民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实到户头上。”该县整合救助项目资金,联合残联、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打组合拳”, 精准发力救助。通过建设托养康复中心、添加家庭无障碍设施、配置轮椅拐杖等辅助工具、落实残疾人康复扶贫和救助政策等措施,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生活条件。今年,该县按月把护理、机动轮椅燃油、低保、重残等补贴打进残疾家庭个人银行帐户,打卡直发居家托养、重残护理等补贴达750万元。为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20人,免费安装假肢42例,救助聋儿7例,脑瘫儿童手术5例,发放辅助器具500余件。

造血扶持  铺就脱贫奔康大道

周末,县城政法街南三巷的“刘氏按摩”店里,盲人按摩师刘兆军和另外几名盲人动作娴熟地为顾客按摩,生意火爆。

“如果没有学这门手艺,哪能吃上‘轻松饭’?”家住得胜镇的刘兆军由衷地说。早些年,因病双目失明的刘兆军“想一死了之”,在县残联的鼓励和带领下,他到省城多次免费学习盲人按摩术,并拿到“高级按摩师”资格证书。随后,刘兆军带领几个盲人兄弟单干,个人年纯收入5万元左右,彻底摆脱了“一贫如洗”的困境,还收获了爱情。

“有一定生活能力的三、四级残疾人,既要‘输血’,更要‘造血’,通过技能培训,让他们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王新琼介绍道,“因户施策,关键时期多‘拉一把’,残疾人也能干出大事业来。”今年,该县残联组织技能培训达11次,培训残疾人达4800人次,近1100人实现就近或居家就业创业。

江口镇荔枝社区的彭雄,右眼失明,父亲瘫痪在床。由于“底火“不足,彭雄的食用菌种植举步维艰。去年县残联给予量体裁衣式的帮扶,投入近10万元建设菌棚,送去菌苗。如今,红火的彭雄加入县菌业协会,还吸纳了近10个村民务工。

脱贫不脱贫,紧盯残疾人。如何让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脱贫致富路?该县残联充分利用茶叶、花椒、核桃、巴药、水产、莲藕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采用“合作社拉动一批”、 “产业大户带动一批”、“扶贫基地吸纳一批”,让更多的残疾人找到就业创业渠道。

同时,该县推行以小椒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为主的“五小经济”,发展手工制作等行业,实现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创业,拓展残疾家庭增收渠道。探索实施贫困残疾人定向信贷支持计划,破解残疾人自我发展的资金难题。在王新琼看来,能就业,有产业,残疾人的致富路会越走越亮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