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与我血脉相连的黑色土地,
我爱这与我亲如骨肉的农民朋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会永远在这片田野上空飞翔………”
这是江口镇八庙村第一书记冯勇写在自己民情日记本首页上的一首诗,三年前的2014年6月,在城东派出所工作的冯勇,被组织下派到江口镇八庙村担任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三年来,他扎根穷山村,带领村民们打基础、兴产业、谋发展,昔日的后进村悄然嬗变、华丽转身。
破解难题 改善基础设施
冯勇初踏进八庙村,村民们都用怀疑的眼光盯向他:“我们这个穷村,一个细皮嫩肉的娃,有啥能耐带我们脱贫?”
面对村民们的不信任,冯勇没气馁,“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他决定尽快摸清村里情况、融入村民生产生活。冯勇走村入户了解村里贫困的原因、村民的贫困的状况和思想动态,记录在民情本上,田间地头留下了他的足迹,星星和月亮见证了他的身影。短短一个多月,冯勇磨破了一双皮鞋,摸清了村里的情况、与村民打成了一片。
八庙村是江口镇东南最边远的山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当时八庙村道路真实的写照,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堆积滞销,群众患急病而救护车辆无法接送,学生步行近两个小时才能上学等现象,严重制约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修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是村民们最期盼的事儿。“要得富,先修路!”冯勇了解到村里贫困的原因根本还在于交通的不便,他决定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质量。
冯勇他反复走访村民,多次召开群众会沟通,最终确立了道路建设的实施方案,但冯勇又遇到了两大难题:部分村民不配合、资金缺乏。
面对个别村民只顾眼前利益,对修路需要损毁的庄稼、树木漫天要价,冯勇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宣讲政策、比较道路建设的好处,一次不行去二次,二次不行去三次……同时发动公路沿线的党员率先作出榜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以最低的价格解决了损毁庄稼、树木的赔偿问题。缺乏建设资金怎么办?冯勇一边动员村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一边积极向县交通部门、扶贫移民局、帮扶单位和其他涉农部门汇报,恳请他们支持。多方协调,冯勇争取1000余万元的资金指标。村社道路开工建设的两年中,无论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冯勇白天天深入到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晚上思谋着哪里要改进、哪里的“障碍”怎么排……两年的艰辛,全村13个社13.5公里道路得到了全面的硬化,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快来买,快来买,10元3斤,又大又甜的柑橘!”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司机开着三轮车的正在新修的村道路上叫卖。
村民们围了过来,边挑选柑橘,边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村里路不通,外面的东西运不进、村里的特产运不出,现在情况好多了!”
在修路的同时,冯勇还争取到项目资金25余万元用于村里病塘库的整治,扩建了人饮工程,大部分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协调电力公司改造220v低压线路,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了保证;协调帮扶单位10万余元资金,安通了光纤互联网,打通了与外界交往的信息通道……曾经闭塞的八庙村,如今路通信息通了,环境变美了,村民们精气神也足了。
发展产业 增强造血功能
八庙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们主要靠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维持生计,一年到头的收入很微薄,村民们怎样才能增收脱贫呢?在修路兴水的同时,冯勇又细心谋划,针对八庙村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增速缓慢的现状,决定招引业主、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变“输血”为“造血”,助推脱贫攻坚,。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冯勇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及村民代表到附近的种养殖基地参观学习,吸取经验,开阔视野;通过“农民夜校”、“大喇叭课堂”、“院户会”等载体,传授村民种养技术,提高致富能力;积极探索“企业(业主)+合作社+基地+产业+贫困户”的模式,组建专业合作社,流转900余亩坡地,发展种植起600亩葛根、300亩花椒;引进业主流转坡地1000亩,种植核桃、樱桃、麻竹等特色产业;同时探索建立起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八庙村不少村民摇身一变,成为流转土地拿租金、合作社分红拿股金、园区务工拿薪金的“三金工人”,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脱贫奔康门路广。
“我家明年起年毛收入不会少于15万元,是我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村民庞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他告诉记者,他家以前是村里响当当的贫困户,在冯勇帮扶下发展起产业,种植了500亩花椒,建起了小型养猪场,如今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种养殖大户。
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激发百姓内生动力,曾经一度贫穷落后的八庙村出现“产业社社连片”的情景……
济贫解困 实施精准帮扶
八庙村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天晴旱,下雨淋,靠天吃饭,村民十分贫穷,2013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贫困人口数量多、占比大,据统计,重度残疾达24人,重大疾病达15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达236人。在整村推进的同时,冯勇注重精准帮扶,私下里掏钱为特困户买米、油、洗衣粉等,动员单位职工结对帮扶,在冯勇组织下,县公安局民警捐款捐物,投入资金8万多元为贫困户购买化肥2.5吨,仔猪12头,鱼苗4000尾,鸡苗1000余羽等生产资料;组织全民警捐款3万多元成立扶贫帮扶基金,用于帮助贫困户发展小禽园、小果园、小菜园等特色小产业的资金周转。
八庙村八社村民曾体才,已经70多岁,老伴长年多病,大儿子不幸去世,小儿子有点痴呆,现已四十多岁,还没有结婚成家,家里十分困难,为帮助他们家增收,在扶贫帮扶基金中周转1100元,买了一头架子猪,3个月育肥后卖了3600多元。曾体才告诉记者,冯勇已经帮他家做好了来年的规划,周转扶贫帮扶基金购买100余只鸡苗,发展小微经济实现稳定增收。
2015年2月,离家20多年的村民李某找到冯勇,反映其幼年时被拐到渠县,虽现已结婚成家,但至今在平昌、渠县两地均没有户口,生活很不方便。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冯勇立即展开调查核实,积极协调辖区派出所,按程序补录了户口,解决了李某多年“黑户”问题。在驻村帮扶的两年时间里,冯勇急村民所急,先后为3户无户口人员上户,为12名行动不方便人员办理了身份证,在国土、卫计等方面先后为民代办事项3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