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河急吔浪淘淘,船工号子响云霄……冲激流,过险滩,咱推船人浑身是胆!”2017年6月22日,成都武侯梦想剧场,在全省“携手齐奋进,共筑蜀水梦”文艺汇演上,平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甫一亮嗓,其激昂豪迈的气势、原生态艺术的表现形式,征服了全场的观众和评委,捧得大奖归。
这不是《船工号子》第一次获奖,早在2013年刚刚发掘出来,就先后获得全县首届民间技艺文化大赛原生态民歌二等奖、巴中首届原生态民歌一等奖。这些年来,《船工号子》更是活跃在各个重要旅游节庆活动中,受到广泛的赞誉……这一切,离不开其发掘人——元石乡黄梅村村民汪必祥在背后的默默付出。
十年“喊号” 积淀丰厚底蕴
“巴河出名的大风滩,伍滩通观宝灵观,鸡喉子、浪水圈,还有地断大雪滩……”聊起当年从平昌江口到重庆巴河渠水航道上的险滩,今年已经72岁高龄的汪必祥如数家珍般信口道来,他曾在这段航道上整整行走了10年。
平昌江口“望江沱”到重庆朝天门航道,是米仓古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陆上交通不发达的漫长历史时代,这段航道一直是川东北及陕南大巴山地区物资出入的重要通道。元石乡黄梅村就座落在这段航道旁,千年古码头黄梅溪码头是重要节点,见证了昔日“船牵起线线走”的繁华。
出生在黄梅村的汪必祥,是听着巴河船工号子声长大的,那激昂豪迈的号子深深地震撼着他的心灵,他向往着随着那远航的船队,走出大巴山、走向广阔的天地……1963年,刚刚18岁的汪必祥如愿以偿加入了船队,成为了一名船工。
“当上船工,才知道走船、拉纤的艰辛、艰险!”汪必祥说。汪必祥上的是一艘载重28吨的大运输船,常年行走在平昌到重庆的航道上。从平昌到重庆,载着大巴山出产的粮油及特产,顺水顺风,3天、4天就可到达;从重庆到平昌,装的是大巴山稀缺的盐巴布匹等工业产品,逆水爬滩,要45天才能到达……短短三四百里的航路,出一趟船常要近2个月时间,“白天就在巴河边走,晚上靠在水流沙坝头。”
“趴下来呀趴下来,撞起来了、撞起来了,船怕尾梢马怕鞭,石匠就怕打吊山,溜了、溜了,雄起、雄起……我们不怕拉大滩!”上了船,汪必祥也才知道,那好听的“号子”,是船工们生命的呐喊,特别是拉滩时,全靠号子来统一步调、汇聚力量。
“船上领喊号子的叫‘号子头’,那不是每个人都能当的。”汪必祥说,“号子头”要有“眼水”看得到“定眼”,更要中气足、声音亮,才能压得住舱。汪必祥上船不久,就成了船队的“号子头”。“那时候我们往往是七、八只船组成一个船队,每只船有船工7人,拉滩时船工们集中拉一只船,一只一只地拉过滩。”汪必祥介绍,当年拉风滩,一只船要50条索,全靠他这“号子头”喊号协调步伐。
汪必祥在巴河上“喊号子”一喊就是10年,直到1974年,他回村当了生产队长才结束。后来,随着陆路交通的兴旺,更由于巴河水电的梯级开发,“凶滩恶浪变平沱,江河上下不见滩”,巴河上“船工号子”逐渐沉寂,乃至销声匿迹……但多少次梦里,汪必祥还在走船;多少个夜里,那号子声还在他心中嘹亮、激荡!
悉心发掘 瑰宝重见天日
2013年,随着平昌县乡村旅游渐成气候,需要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锦上添花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元石乡承担着巴河“船工号子”的挖掘整理工程,自然这一任务就落到“千年古码头”黄梅村具体实施了。
村支书陈以微一接到这任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汪必祥。这也难怪陈以微,当过23年基层干部的汪必祥,是村里公益事业的热心人,村里有什么事儿,陈以微总爱找他商量、请他出面承头。
陈以微还清楚记得2009年修社道路的事。当年村里规划建设从黄梅溪古码头到一、二社的社道路,形成村社道路环线。汪必祥所在的一社要承担1.5公里道路建设,那时社道路建设没有政策支持,全靠村民们筹资筹劳。筹资筹劳、现场施工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儿,一社只有汪必祥承头才好办。可又怎么好找得他呢?当时汪必祥的老伴已经中风3年多了,两个能干的儿子大学毕业都留在成都工作,照顾病人的重任落在汪必祥一人身上,他每天要帮老伴擦洗,还要陪老伴行走3公里恢复性训练,忙得够呛。可不找他又能找谁呢?思前想后,陈以微还是硬着头皮找上了门,不想才一说来意,汪必祥就满口应承了下来。
白天现场施工,晚上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筹资筹劳;一早现场安排好活儿,赶紧跑回家照顾老伴起床吃早饭,再忙三赶四到工地指挥……汪必祥自己这样连轴转不说,还动员两个儿子捐资6500元修路。
陈以微找到汪必祥,说了挖掘整理巴河“船工号子”的事,汪必祥又一次爽快地应承了下来:“这正合我心意!”
汪必祥满腔热诚地投入到巴河“船工号子”的挖掘整理工作中,干活回味、走路回忆,当年推船号子是咋喊的?激流号子又有几种喊法?常常晚上睡在床上,想起一段怕年老记忆差搞忘了,连忙翻身起床记下。老伴儿见了,“埋怨”说:“你也是近70的老头子了,还这么折腾做啥呢?”汪必祥笑着回答:“这是我多年想做的事,现在有机会做成,不满腔热诚咋成啊?”……起早熬夜,花了个多月的时间,大功告成,汪必祥终于挖掘整理出了巴河“船工号子”的词和曲谱。
巴河“船工号子”的词和曲谱挖掘整理出来了,可缺资金和队伍排练表演又咋办啊?汪必祥想了想,没有队伍,他找来七八个当年一道跑船的老伙计,自己组建起个“草班子”;缺乏资金,几个老伙计就轮流做东,在家排练……2013年10月,汪必祥带着巴河《船工号子》的曲目,领着几个老伙计组建的“草班子”,参加了平昌县首届民间技艺文化大赛,一炮打响,荣获全县原生态民歌二等奖;在县文化馆指导下,汪必祥和他的老伙计们提升了巴河《船工号子》曲目,2014年参加巴中首届原生态民歌大赛,斩获一等奖;及至2017年6月,汪必祥带着他的“草班子”,登上了成都市武侯梦想剧场大舞台,参加全省“携手齐奋进,共筑蜀水梦”文艺汇演,再次捧得大奖归。
“千里巴河水清清,一条玉龙奔重庆;巴河岸边戏龙人,祖祖辈辈传至今……今人不见古时月,特把往事来表演!”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平昌县年年都会举办一些旅游节庆活动。在许多旅游节庆活动中,汪必祥带着他的“草班子”表演的巴河《船工号子》曲目,成为活动中一道品牌“名菜”,以其浓厚的民间地域特色、质朴自然的着装、清新明快的号子、激情豪迈的气势,真实再现古巴河船工与纤夫的生活劳作场景,让远方来的游客领略到古巴人文化的魅力,让本地民众回味起先人们渐行渐远的生活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