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恢弘的大桥,是平昌建设的缩影!”9月27日傍晚,前往金宝新区城市1号广场观看大型民俗音画剧《下里巴人》的观众络绎不绝,走过川东北最大市政桥梁——黄滩坝特大桥,他们由衷地赞到。总投资3.3亿元,长916米、宽33米、双向六车道的黄滩坝特大桥是平昌县城横跨巴河的6座大桥之首,大桥的建成,实现了老城新区“同城”。
同黄滩坝特大桥建设一样,近年来,平昌县市政建设大手笔不断,以县城为龙头,筑新城、改旧城、建新村,“三驾马车”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引擎县域经济裂变
筑新城
打造加速发展强引擎
金秋时节,走进平昌金宝新区,一幅壮丽的建设画卷映入眼帘:机声轰鸣、塔吊高立、车水马龙;幢幢别致的安置房拔地而起,条条道路宽阔平整,块块景观绿地生机勃勃……金宝新区与老县城隔巴河而望,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2万,定位为该县“统筹城乡示范区、一体发展先行区、宜居城市引领区”,打造绿色之城、智慧之城、文化之城。
“开发建设金宝新区,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金宝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宗才介绍,在平昌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汇聚起全县的智慧和力量,聚力攻坚,推进金宝新区建设,特别是去年来,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宜居县城、省级文明城市“三大创建活动”,金宝新区实施了五大“提升工程”,全力提升工程建设速度、城市品质。金宝新区建设突飞猛进,一座“宜居新区、商贸园区”的新城正拔地而起:13公里长、72米宽的金宝大道,12公里南滨河路,金凤路、金绵路等16条、20公里长的支线道路,双向六车道的蒙子垭隧道,编织起内畅外达的交通路网,奠定起新区城市框架。黄滩坝、安家坝、金宝等8座气势恢宏、凌空飞架的大桥,让平昌县城开始进入“桥城”时代,新区老城融为一体,同城发展。安置小区当商品房小区建设,8个点位近200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全面竣工分房。江山城、金润城、御江名门、中央城邦等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大批新金宝人入住新城。“四校三院两站”加快推进,食品工业、铁路物流、金宝森林康养、教育文化产业园已显雏形,新区金融、通讯、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基础商圈、特色商圈正加速形成。规划到2020年,金宝新区将聚集人口15万,稳定提供2万个就业岗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强大引擎。
改旧城
形成经济发展重要极
“以前想都不敢想,老街能变得这样漂亮。”说这话的是刚回迁到两江国际居住的孙光义老人。
孙光义在县城已经居住了40多年。他介绍,县城老街曾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繁华的水运码头曾汇聚着南来北往的客商。随着上世纪80年代县城框架拉大,公路运输取代了水上运输,县城商贸中心移位,老街萧条了。年年的洪灾,更让低洼处的老街、“三溪(渭子溪、黄麻溪、龙潭溪)”群众饱受水淹之苦。
为重现老街魅力,培育再生资源,依托通河、巴河5亿立方米水的优势,整体打造“江口水乡·梦幻平昌”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带与主体休闲区,平昌县招商引资20余亿元,财政投资2.5亿实施老街重造、三溪避洪搬迁工程。过去破烂的老街如今高楼林立,修建起10万平方米川东北商贸集散中心和3万平方米仿古步行街,整体打造出滨河路、码头和沿河景观。上下龙潭溪片区改造全面启动,龙潭溪片区城市综合体和龙潭溪湿地公园建设正加速推进。
山、水、城相融,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旧城涅盘,老街正崛起城两江国际商贸园,成为招商引资的再生资源,带来众多的商家和生产企业,成为平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
建新村
实现乡村就地城镇化
走进驷马水乡,一座座“巴山新居”外观整洁靓丽、气势清新挺拔;产业园区内,村民们以工人的身份忙碌着,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或散步赏景,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幕幕和谐的乡村景象映入眼帘……
平昌县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精品旅游走廊打造,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把乡村作为城镇来“经营”,实现农村“就地城镇化”。以“提升用地保障能力为着力点,以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为切入点”,为统筹城乡事业服务。通过完善用地保障机制,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充分挖潜、节约集约原则,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留足发展空间,同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治,“产村相融、宜居宜游”综合打造“巴山新居”,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近年来,平昌县按“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采用“新建、改造、保护”三种模式建“巴山新居”聚居点,同步实施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打造村民聚居、宜居、乐居环境。目前,该县建成中心村20个、聚居点422个,改造农村危旧房建设“巴山新居”6.22万户,推动以“巴山新居”为载体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同时加快农村小集镇建设,驷马、白衣入选全国重点镇。
建设起的一个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座座农村新型“小集镇”,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突出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特色,整洁舒适、配套完备,成为市民周末、节假日“康体养生、乡村度假、旅游观光、运动休闲”山地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