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不脱贫,我绝不离开!”这是平昌县发改局派驻双鹿乡利民村的“第一书记”王良成对乡亲们的承诺。驻村以来,他带领村民们建基础、兴产业、治“穷症”,昔日贫困的小山村走上了富裕道路。
2016年,王良成被省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在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他被选举为四川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之一。
近日,记者走近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探寻他驻村帮扶乡亲脱贫的故事。
精准扶贫
“老”同志再驻村
在平昌县发改局机关,今年55岁的王良成可谓“老”同志了:工龄长,30多年;党龄长,30年;进机关时间长,29年。更为重要的是,下乡驻村的“苦差事”也总是有他一份。
2012年,平昌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王良成成为驻乡工作组成员,指导监督双鹿乡茶叶产业发展,这一干就是两年。2014年,他刚回局机关就接到通知,自己将作为骨干被抽调到扶贫驻村工作队,到局里挂联帮扶的贫困村双鹿乡利民村驻村。
"当时母亲已经87岁高龄、瘫痪在床有6年。刚接到驻村通知时,我是准备拒绝的。"王良成说,后来考虑到脱贫攻坚的任务重、时间紧,局里的年轻同志大都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对利民村情况又不熟悉,他便不顾家人反对,领了这个任务。
怀着对母亲的愧疚,王良成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23天之后,母亲溘然长逝。
母亲去世后,91岁的父亲显得孤独、无助。王良成便叫回了一直在外务工的大哥,在县城租房陪伴父亲,自己还是留在利民村开展工作。
调查摸底
“老热情”情系村民
在村民眼里,王良成是一个富有激情、爱心的“老热情”。
王良成刚驻村时,有些村民看他都这个年纪,心里总存疑虑:一个机关老头哪有激情在贫困村里干事?
却不想,王良成还真有这份干工作的激情。没有一点耽误,他走村入户、走访调查,掌握了利民村贫困情况、致贫原因。“全村410户村民中,亟待改建的土坯房达300多户,86户贫困户中重病大病户23户,贫困程度深。”仅半个月时间,王良成对村里的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王良成的工作激情,让村民对他的最初看法有了改变;他的热心肠和爱心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在走访调查中,得知贫困户面临的困难,王良成是能帮助一个就想方设法帮一个。
2015年春,正值开学季,学生李亚鹏却只能待在家里。原来,他的父亲在外打工时遭遇意外,家里丧失主要经济来源,入学困难。王良成在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忙找学校,找教育局申请,并私人给予资助,帮助李亚鹏重返校园。贫困户李天猛家庭困难,无力送三个孩子读书,王良成主动将其纳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帮忙解决家庭困难,让三个孩子安心在校园学习。曾患较严重矽肺病的李文昌因家庭困难准备放弃治疗,王良成得知情况后,多次前往他家中做思想工作,还帮忙联系医院、跑医疗救助,让李文昌顺利接受治疗。
在利民村,得到王良成帮助的村民不在少数。王良成的一片热心,也使他得到了村民的信任、支持。
决战贫困
强基础兴产业
王良成为利民村的脱贫奔康确定了时间表: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脱帽。
利民村村社道路共17.2公里,经过4年努力,已经硬化15公里,剩下的4社2.2公里社道路正在施工,预计7月底完成建设。为让村民见到帮扶成效,坚定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决心,王良成先后争取到“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2万元、灾后重建项目资金1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配套项目资金55万元、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5万元、村道路建设补助资金30万元、村阵地建设资金7万元,完成了村小、村卫生室和村“1+6”综合体的修建改造等。
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王良成更注重整村推进,实施产业兴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实体——平昌县双鹿乡为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栽植花椒1200亩,2018年可实现初投产,2019年后盛产期年纯收益可达400万元左右;发展以山岛柴胡、丹参为主的巴药种植300亩。回引业主李伟,流转土地500余亩,栽果树、养土鸡,创办金坡子生态种养园,成为巴中市的精准扶贫“党员示范工程”,去年产值近80万元;回引业主李梅,成立俊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300余亩的养殖场,2016年养殖土鸡和狮头鹅5000多羽,加工成风干食品卖进了上海年货市场;回引业主李峰成,成立醇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土鸡、土鸭、黑猪和鱼,去年产值达50多万元。今年又回引业主冯玉、李先国等。王良成还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药园、小鱼池的“五小”庭院经济。贫困户张明亮发展小禽园,收入2万多元;李江波发展小禽园,收入1.5万元;袁文海发展小药园,种植近1亩丹参,收入6000元。加上非贫困户,利民村已经发展起“五小”庭院经济园近130家。
利民村每天都发生着新变化,王良成的信心也在增长:“2017年底贫困户如期脱贫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