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平昌县政府信息公开
四川省平昌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文件/文件解读
索 引 号:008846860/2018-00108 主题分类:文件\ 发布机构:平昌县土兴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18-01-23 文    号: 关 键 词: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且做出具体的路径安排和政策决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党中央长期关注三农问题所作出的战略性选择,而且这一战略不仅仅局限于就三农问题去解决三农问题,而是将三农问题上升为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在以往政策措施和实践成果基础上的凝结与升华,使以往的政策措施相互协同,与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实施乡村振兴并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三农政策措施,以及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建设等改革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所以怎样将中央的战略决策落实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也就是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的目标,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与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形成好风气、养成好习惯”的四好目标和“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乡村振兴计划建设与产业发展、旅游配套、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生态宜居就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乡村振兴计划,进一步探索建设美丽和谐土兴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兴好业、修好路、建好房、育好人”四大工程建设。努力打造花椒特色小镇,建设成平昌的后花园。重点抓好杨家河大桥至钱家弯公路沿线农业的产业加旅游产业格局,建好农业四园、佛教三地和古盐井一处(四园:千佛手中药材园、花椒主题公园、水产养殖园和水果园;佛教三地:铁城寨、万城寨、龙城寺;古盐井一处:井坝弯古盐井)并辐射周边村社花椒、水果、中药材及水产园等。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15各村140个农业社的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推动全镇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庄,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兴好业 乡村振兴首先要解决的是农民的钱袋子问题,也就是要让农民富裕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因为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够带来农民收入的提高,增强农民消费能力。从以往的经验看,农村产业选择基本上离不开种养加,农村土地撂荒多,产业覆盖是重点。以现有的花椒15000亩、水产2000亩、中药材1000亩、水果3000亩为基础,继续加大招引业主回乡创业,对规模小的园区扩面连片,仍然采用政府引导、业主投入、农民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机制,把荒山荒坡、边远背角已经撂荒的土地栽上木本为主的经济植物。既解决农民就近务工增收,又解决到处一片荒凉的景象。

  2.修好路 吸引产业资本的基础和条件就是与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各项基础设施,农村经济要发展,道路先行是关键。以现有的乡道为基础,打造二郎庙至魏家湾的快速通道约3公里,解决车辆、避开场镇拥堵。各村以村道为基础辐射抓好组组通公路硬化,因地制宜各社以社道为基础抓好入户人行水泥路及石板路建设。同时抓好各产业园区的园区道路规划。

  3.建好房 农村环境要提升,旧房改造当先行。经统计,全镇9000余户农房,仅有40%是砖房或改造后的土坯房,还有60%的旧房需要改造。利用危旧房改造的机会,采取“保、改、建”等形式,统一改造规划、突出改造重点,完善改造机制,核算改造资金。达到改造效果,开展以“五改、五化、五加强”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乡村项目集中建设,“五改”即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路,“五化”即净化、序化、绿化、亮化、产业化,“五加强”即加强村级集体经济、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加强村务管理、加强特色打造、加强村民素质培训,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技能、基本制度和经济发展入手,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起居问题。

  4.育好人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应该在政府主导下着力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理方式,合理确定自治边界,创新自治的方式方法,使自治合理有效。以农民夜校为载体,对农民进行政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学习,做到家家都是守法户,以产业园区为基地,培训好专业技术和通用技术,做到个个都有一技能。以健康为己任,广泛开展爱干净讲卫生,做到教育知礼节、厚待人,做到处处都是文明人。以传统民俗为依托,传承家族文化,本土文化、中国文化,不乱办酒席,讲究勤俭节约、做到人人都是好公民。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产业建设规划与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彰显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的意愿,引导农民自觉发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 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文化,传统村落、古墓、古树、古桥和古建筑等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凸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产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产业、旅游业,打造为县城的花园。

  5.坚持整合力量 建设乡村振兴计划幸福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旧房改造,农业产业和和谐文明的教育培养要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 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抓好非贫困村连片示范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项目,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整村推进建设的组织领导,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镇相关部门和各村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计划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分管领导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村成立相应机构。

  2.落实工作责任 各村和相关单位部门要切实按照乡村振兴计划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村委会要召开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决定,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对乡村振兴计划,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功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计划的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结合脱贫攻坚,合理使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聚集闲散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为乡村振兴计划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并兼顾大小会议、院坝会议,农村红白喜事场合,逢场天进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乡村振兴计划的良好氛围。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业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合并社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为乡村振兴计划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 自2018年起,镇将每年对各村建设振兴计划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镇级示范各村,每个村奖10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村,镇给予通报批评。
 附件:
 
版权所有:平昌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蜀ICP备050033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