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基础分类/动态/规划计划 |
索 引 号:008846123/2017-00095 |
主题分类:动态\ |
发布机构:平昌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
发布日期:2017-07-31 |
文 号: |
关 键 词:全民健身 |
|
平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
|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平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同州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
《平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12日
平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12日 印发
平昌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府发〔2016〕53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现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依法治体、确保基本、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全民健身良好社会风尚,使全民健身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
力争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次达到50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5万,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00万元。具有平昌本地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二、主要任务
(一)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宣传片、宣传画,出版体育健身图片、音像制品,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宣传体育健身文化,弘扬健康新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将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过程,引导群众践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大力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平昌特色的体育文化。广泛开展“体育下乡”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增强巴蜀文化影响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周末协会赛事等具有平昌本地的传统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完善各个协会周末业余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全民健身赛事体系。改革和完善办赛模式,举办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中小学生届数赛事、职工体育比赛等赛事。支持各乡镇、各企事业单位(部门)结合行业实际,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大力发展山地网球、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球类、广场舞、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健身腰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和不同行业领域的特色运动项目,不断满足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
(三)发展壮大体育社会组织。按照政社分开、全责分明、依法自治原则,积极推进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独立法人组织转变,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活力。积极发挥全民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加强各单项协会、行业、人群体育组织、和各乡镇、社区体育组织建设,重点培养发展基层体育活动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注册,推动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做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每年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总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
(四)着力改善健身场地设施条件。积极向政府请示力争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着力构建乡镇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后和节假日向本校师生和社会有序开放。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工程加以推进和考核,逐步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做好全民健身评价工作。按照国家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做好全民健身统计、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生计生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
(三)建立全民健身激励机制。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试行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对支持和参与全民健身、在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四)建设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加强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