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有序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市县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大力开展财政暂存暂付款清理消化“三年攻坚行动”,持续深化财政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扎实做好财政收支管理。积极落实财政收入政策,按照预算收支安排紧平衡策略,推动积极财政精准加力与增能提效并举。准确把握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可能导致上级转移支付与地方本级收入“双下降”的不利影响,更加关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变化,更加关注针对性较强的利好政策,更加注重发挥财政的引导作用,切实培育和壮大收入增长点,严禁财政收入虚增空转,提高财税收入质量。全面落实非税收入征管监督管理要求,完善清单管理制度,推行电子化征缴模式,严格征缴纪律,规范征缴程序,依法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大力培植财源、涵养税源,加大对规上工业、商贸、服务、建筑房产企业和“平昌注册地”企业培育扶持力度,不断增强财政内生动力。严格支出管理,除刚性和脱贫攻坚、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支出外,增支事项原则上由各部门(单位)统筹年初预算予以解决,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单位一般性支出及部门项目支出一律按照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着力清理规范各类财政奖励奖补政策,合理设定必保支出标准。
二是严格实施政府债务管控。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强有力应对和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风险。全面摸排政府债务和隐性债务底数,动态监测隐性债务变化情况和到期债务风险隐患,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严格财政投资项目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严格分级分线负责及“销号”管理;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及土储等专项债券资金;规范融资担保行为,持续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从严整治举债乱象,推动终身问责、倒查责任制落实。
三是切实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精准脱贫与生态环境建设,聚焦解决教育、医疗、社保等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难题,进一步向“三边”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认真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65%以上。调整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完善财政支持就业保障政策,支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及去产能职工就业服务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补助水平,落实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重点支持开展“四类对象”危房改造。围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示范县,提质开展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及省、市、县民生实事,强化财政服务保障。
四是全面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按照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构建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总体平衡的制度机制。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全面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实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与预算执行“双监控”。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在预算中统筹安排,坚持先有项目预算、后购买服务。大力开展财政暂存暂付款清理消化“三年攻坚行动”,及时清理消化暂付暂存项目。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执行“花钱必规范、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制度。
五是高效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财政改革“两年攻坚计划”,制定财政改革8大类73项任务定期“销号”台账,确保达标一项、批复一项,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加快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工作,完善会计科目设置、账套建立,坚持新旧账务对接制度,督促各预算单位加快建立新的财务信息系统,强化会计质量监督检查。完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配套措施,规范实施PPP项目,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配合地方税务部门加快推进税收制度改革,优化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工作方案,严格坚持“成熟一批,划转一批”。强化库款运行动态监控,强化干部职工工资、专项扶贫资金等专户管理。
六是加强财政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强化“财”服务于“政”的意识,推动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制要求,扎实推进全程履责纪实制度,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严肃整饬“中梗阻”和“四风”问题新表现,严格管理责任,层层压实责任,下大力气建制度、立规矩、树新风。紧盯“关键少数”与关键岗位,推动监督责任纵深延伸、监督关口向基层前移。进一步探索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强化乡镇财政制度建设,稳定乡镇财政干部队伍,提升财政队伍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