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产业布局规划(2012-2015)
2015-02-04 发改局 浏览次数16625
《平昌县产业布局规划[2012-2015]》是县人民政府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三产联动”的具体措施,也是指导平昌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主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党代会、市三次党代会和县十二次党代会、第十七届人代会等精神编制。
本规划立足全域平昌,树立空间梯度开发理念,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房地产业为重点,认真规划布局县域产业,重点区域是“一城两轴三片四园五辐六带”,核心区域是“一城四园”。按“产城一体、两化互动”的要求,在发展战略定位上要努力把平昌打造成为巴中融入成渝经济圈的门户和对外联系的桥头堡,将平昌建成川东北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强县和开放强县,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本规划期限为2012年至2015年,部分内容展望至2020年。
第一节 现状分析
平昌县位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546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07万,农业人口86.3万,耕地62.68万亩,森林覆盖率51.2%。县城建成区面积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万,城镇化率29.1%。
当前,我县正处于传统农业的转型期、工业化的初始期、城镇化的起步期、扶贫开发的攻坚期、加快发展的追赶期,主要表现在:
经济总量小。2011年,我县GDP总量为81.04亿元,占全市比重23.6%,占全省县级GDP平均值的31.2%,占全国县级GDP平均值的49.1%;总量分别占周边通川、宣汉、营山、仪陇的54.6%、49.4%、84.3%、80.4%。
发展效益差。2011年,我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亿元,仅占全省县级平均数的20.4%,其中:税收收入1.5亿元,仅占GDP的1.85%,比全国低17.35个百分点,宏观税赋仅4%,比全国低3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低于全国、全省7783元、387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低于全国2337元、1488元。
经济结构不优。2011年,我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6:41.37:31.03,传统农业所占份额依然很大,一产业分别高于全省、全国13.4、17.5个百分点,二产业分别低于全省、全国11.03、5.43个百分点;三产业分别低于全省、全国2.37、12.07个百分点;2011年,全县城镇化率29.6%,分别低于全省、全国12.23、21.67个百分点。
产业基础脆弱。目前,我县还没有形成对县域经济跨越发展起决定引领作用的主导产业,28个规模以上企业生产能力,对财税的贡献十分有限;招商引资落地的产业项目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生产能力,对县域经济的带动还没有显现。
第二节 优势分析
未来五年,我县区位劣势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后发优势将进一步释放,统筹城乡、加快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将会面临更加难得的发展机遇:
政策机遇。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要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改善人民生活,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平昌实施规划和巴中中心城市实施规划的正式启动,将极大改善全市发展面貌;同时,我们正积极争取《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争取川陕革命老区补偿性扶持政策,有利于老区走上可持续的自主良性发展道路。
基础改善。巴达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S202、S201省道贯穿全境,平昌正逐步成为南上北下、通江达海的重要节点城市,成功融入成都、重庆、西安三小时经济圈,半小时到达州机场,一小时到万州深水港;全县300公里县道老油路全面改造完成,乡乡通水泥路,村通公路达100%,立体交通体系的形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区六园”快速推进,金宝新区占地18平方公里,新区骨架基本形成,建成后将使城市框架增至27.7平方公里,人口将达50万,将大大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县统筹城乡步伐加快,新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正逐步改善,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转移。目前,沿海发达地区 “退二进三”,二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为我们发展产业创造了难得机遇。我们可以通过开放合作,大力招商引资,主动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提升我县产业层次,加快培育我县支柱产业。我们地处成渝西等大城市的腹心地带,地理优势也使我县天然成为成渝西经济辐射带动的承接地,将使互补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呈现出广阔前景。同时,星光工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承载能力在大幅提升,正在申报省级工业园区;占地1500的亩的小角楼白酒工业园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启动拆迁,绿色食品加工园、驷马清洁能源园区、五一物流园、两江商贸园的加快推进,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资源优势。我县总人口107万人,其中:劳动力40万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30万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年生产粮食40万吨,出栏生猪130万头、肉牛15万只、土鸡700万只、水产品3万吨,是产品发展原料的仓库;我县生态优势明显,全县森林覆盖率45.2%,水力蕴藏量13.51万千瓦,有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江口水乡国家水利风景区和驷马省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发展绿色经济的先决条件;我县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江口水乡、佛头山、白衣古镇、巴灵台等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底蕴,具有发展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加快“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三产联动、产城一体”步伐,以“一城两区三片四园五副六带”为重点开发区域,以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三产融合、协调发展,更加注重高端切入、重点突破,更加注重集聚要素、做大总量,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市场对接,创新思维,克难攻坚,为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遵循以上指导思想,本规划编制应坚持以下原则:
互动融合,同步推进。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共进,实现“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以“园区+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农业与新型工业互动融合发展;发挥好城镇化连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双向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城镇经济的支撑作用,以现代服务业聚集人气、培育商气,繁荣城镇经济。
产城一体,产村相融。把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推动产城一体、产城融合,促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同步,整体推进,协调联动;按照“新村依托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的思路,全域、全程、全面规划,因地制宜推进新村建设,同步培育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真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行政推动,市场主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发挥持好市场调节和政府推进的共同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政府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组织协调,为市场配置资源创造环境和条件,制定市场规则,引导各市场主体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科学布局,集约发展。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按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原则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围绕高速公路互通口、铁路站点、产业园区、公路沿线进行布局。把城镇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区,实现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把产业园区作为城市的一个功能区,根据园区需要布局城市新区,通过城市新区建设服务园区发展。
绿色低碳,持续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企业改造生产流程,节能降耗,推行清洁生产;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走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按照“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城乡一体、两化互动的战略重点,到2015年,努力把平昌率先建成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川东北经济强县和开放强县,把平昌打造成为巴中融入成渝经济圈的门户和对外联系的桥头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38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结构比24:40:3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亿元,年均增长3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年均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年均增长14.4%;全县城镇化水平达45%。到2020年,力争GDP达到280亿元,实现翻一番,三次产业结构比达到20:50:30。
现代农业:到2015年,农林牧渔总产值实现71.8亿元,年均增长5%。粮食总产量增加到46万吨;畜牧业产值50.3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全县商品蔬菜产量突破40万吨,年产茶叶1.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1.3亿元。
新型工业: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8亿元,年均增长32.9%;实现利润5亿元,税金5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集团4个,3-5亿元的企业5个,1-2亿元的企业5个;培育上市企业1户。
商贸物流:到2015年,实现社会销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年均增长22%;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17亿元,年均增幅20%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2.84亿元,年均增幅18%。乡村农家店全覆盖,配送率保持在80%以上。
文化旅游:到2015年,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建设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点8家、品牌旅游节庆1个,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5个,实现年接待1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房地产业:到201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年均完成住宅建设24万平方米,房地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利税30亿元。扶持1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升二级。
重点围绕“一城两轴三片四园五副六带”布局产业发展,核心区域是“一城两轴四园”。即:
一城:县城,重点围绕星光工业园发展酿酒、机械加工业,围绕火车站国际物流园、两江商贸园发展商贸物流业,围绕佛头山文化产业园、金宝山文化产业园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依托市场需求和人口集聚优势,发展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县城周边重点发展蔬菜产业。
两轴:巴达高速公路、巴达铁路,重点围绕高速公路互通口、火车站规划布局产业发展。
三片区:中部重点发展区,东北部林果农副区,西南部粮经种养区。
中部重点发展区,以驷涵路、平通路沿线为重点,包括驷马、元山、得胜、白衣、云台等镇域,重点围绕驷马工业园发展汽车清洁能源、绿色食品工业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依托温氏集团和新农村建设,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东北部林果农副区,以平镇路沿线为重点,包括笔山、望京、镇龙海拔较高、牧草及林木资源丰富等镇域,积极发展牛羊、禽兔等草食牲畜和速生用材林、荮材、干果、茶叶等经济林。
西南部粮经种养区,以平仪路、平营路沿线为重点,包括响滩、西兴等镇域,重点发展饲用玉米、薯类旱粮、油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生猪、肉牛、土鸡为主,建成粮油、生猪、土鸡、肉牛生产基地。
四园:星光工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川东北国际商贸物流园、清洁能源产业园。
五副:驷马、元山、白衣、响滩、邱家五个县城副中心。
六带:巴达高速公路、巴达铁路、驷涵路、达通路、通仪路、营万路等六条通道经济廊道。
第一节 现代农业
立足“大规划、大产业、大生态、大发展”理念,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促进居民持续稳定增收。
(一)现代畜牧业。到2015年,全县年出栏生猪200万头、肉牛23.5万头、家禽10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18.9万吨以上,生猪等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比重达70%以上,畜禽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比重达80%以上。
重点围绕平洗、平涵、平驷、平镇、平响五条县内公路干线,打造10个畜牧养殖示范片,建设300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培育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5万户。其中,平洗线、平驷线、平得线以生猪养殖为重点,适度发展蛋鸡养殖;平涵线、平响线以蛋鸡、肉鸡养殖为重点,适度发展生猪养殖;平镇线以羊、肉牛养殖为重点,适度发展肉鸡、土鸡养殖。
到2015年,县、乡、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分别达到100%、100%、60%,建成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县规模养殖场无公害畜产品比例达80%,其中新建场(小区)达100%,全县畜禽品牌认证产品的产量比重达70%,建成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生猪、肉牛、家禽养殖等农民专合组织100家,专合组织覆盖养殖小区及适度规模养殖户100%。
平昌县畜牧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单位 |
规模 |
总产值(亿元) |
生猪养殖小区 |
万头 |
14 |
2.24 |
土鸡养殖小区 |
万只 |
280 |
1.96 |
生猪规模养殖场 |
万头 |
4 |
0.64 |
土鸡规模养殖场 |
万只 |
250 |
1.75 |
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 |
万头 |
10 |
1.6 |
土鸡适度规模养殖户 |
万只 |
150 |
1.05 |
合 计 |
|
|
9.24 |
(二)蔬菜产业。到2015年,全县发展商品蔬菜基地2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2万亩,商品蔬菜产量突破40万吨,总产值8亿元。
重点在驷马镇、双鹿乡、得胜镇、五木乡、土兴乡、坦溪镇、元山镇、灵山乡、江口镇、云台镇、板庙乡、白衣镇、涵水镇、岳家镇、元石乡、六门乡、石垭乡、青凤乡等18个乡镇126个行政村,建成商品蔬菜基地2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2万亩。
全县建智能育苗温室11520m2,其中:驷马镇双城村、元峰村、革新村5760m2,元山镇中岭村、白衣镇圈井村、云台镇石城村分别建1920m2;建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大棚24800m2,其中:驷马镇双城村、元峰村、革新村建12000m2,元山镇中岭村7680m2,白衣镇圈井村、云台镇石城村分别建2560m2;建钢架蔬菜种植大棚3600栋,其中:驷马镇双城村、元峰村、革新村建900栋,双鹿乡潘桥村100栋,坦溪镇民兴村500栋,元山镇中岭村600栋,白衣镇圈井村、涵水镇庆丰村、江口镇荔枝村、云台镇石城村、石垭乡乐锣村分别建300栋。
全县蔬菜生产农机普及率达50%以上,良种覆盖率、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绿色防控覆盖率达100%,农产品商品化处理率达50%以上;发展蔬菜种植专合组织50家以上,发展县级大型蔬菜综合农贸市场1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5个以上。
平昌县蔬菜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单 位 |
数 量 |
产量(万吨) |
产值(亿元) |
设施蔬菜 |
亩 |
6000 |
1.8 |
0.54 |
露地蔬菜 |
亩 |
194000 |
38.8 |
7.76 |
蔬菜加工 |
家 |
3 |
0.9 |
0.27 |
合 计 |
|
|
|
7.94 |
(三)茶叶产业。到2015年,新建茶园10万亩,改造老茶园3000亩,其中:新建茶园8万亩,核心示范园2万亩,实现年产茶叶100吨,年产值5000万元。
以镇龙镇肖家坡茶场为中心,辐射带动望京、界牌等乡镇新建茶园1.65万亩;以笔山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岩口、泥龙、马鞍等乡镇新建茶园2.65万亩;以云台镇为中心辐射带动板庙、石桠、青凤、凘滩,邱家、鹿鸣等乡镇新建茶园4.3万亩;以得胜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双鹿、土兴新建茶园0.9万亩;以西兴皇山茶场为中心,新建茶园0.5万亩。在鹿鸣乡选址建无性系良种茶苗繁殖基地1000亩,在2013年3月底前完成育苗,到2015年基本实现良种茶苗本地化。
平昌县茶叶种植年度目标计划表
年份 |
目 标 |
地 点 |
2013 |
3.3万亩 |
西兴镇、得胜镇、双鹿乡、土兴乡、镇龙镇、望京乡、笔山镇、岩口乡、邱家镇、鹿鸣乡10个乡镇33个村 |
2014 |
3万亩 |
望京乡、界牌乡、笔山镇、马鞍乡、岩口乡、泥龙乡、邱家镇、鹿鸣乡、青凤乡、石垭乡、板庙乡11个乡镇35个村 |
2015 |
4万亩 |
界牌乡、马鞍乡、泥龙乡、青凤乡、石垭乡、板庙乡、云台镇、澌滩乡8个乡镇41个村 |
新建茶园实行山、水、园、林、路统一规划,加强基地田网、路网、水网建设,着力提升基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配套建设茶园生态、观光、文化、休闲等相关设施;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有机茶标准组织生产,建立健全茶叶原产地保护制度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实施从茶园到茶杯全程质量监管;健全市场体系,批发市场建立茶叶交易专销区,超市设立茶叶产品销售专柜,茶叶主产区建设区域交易中心,配套建设电子商务平台,为茶农、茶商、企业提供方便的交易平台。鼓励茶叶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茶事贸易活动和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项 目 |
单 位 |
数 量 |
产量(吨) |
产值(万元) |
|
普通茶园 |
万亩 |
8 |
80 |
4000 |
|
核心示范茶园 |
万亩 |
2 |
20 |
1000 |
|
繁育基地 |
亩 |
1000 |
|
1000 |
|
合 计 |
|
|
|
6000 |
|
(四)粮油产业。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增加到46万吨,油菜总产量提高到3.6万吨,玉米、马铃薯总产量分别达到11.25、22.5万吨。
平得-平洗-平驷环线低山区,主要发展玉米、马铃薯、油菜、水稻;平镇线高山区,主要发展玉米、马铃薯、油菜;平涵、平响深丘区,主要发展水稻、油菜、玉米。
水稻。以元山、灵山、元石、驷马、双鹿、云台、白衣、涵水、岳家、响滩、兰草等11个乡镇为重点,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全县发展水稻35万亩。全面推广米质达国标3级以上的水稻品种,努力改善和提高稻米品质,力争五年以内全部稻米品质达国际三级以上。
玉米。以元山、灵山、五木、得胜、驷马、粉壁、双鹿、云台、邱家、笔山、鹿鸣等11个乡镇为重点,发展优质玉米生产基地10万亩,带动全县发展玉米25万亩。针对温氏集团畜牧养殖企业需求,重点发展高蛋白、高淀粉型玉米品种,元山、坦溪、云台等 城郊乡镇适量发展早市鲜食玉米。
马铃薯。以元山、灵山、五木、得胜、驷马、粉壁、双鹿、云台、邱家、笔山、镇龙、望京、鹿鸣等13个乡镇为重点,发展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带动全县发展优质马铃薯15万亩,重点推广高淀粉型脱毒品种。
油菜。以元山、灵山、江口、五木、得胜、元石、驷马、双鹿、云台、澌滩、白衣、涵水、岳家、响滩、兰草等15个乡镇为重点,发展优质双低油菜基地10万亩,带动全县发展油菜30万亩,全面推广双低油菜品种。每年春季油菜花盛开季节,在驷马、得胜、元山、五木公路沿线打造菜花长廊,举办“油菜花节”,将平昌乡村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
平昌县粮油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规模(万亩) |
产量(万吨) |
产值(亿元) |
水稻 |
35 |
19.25 |
5.05 |
玉米 |
25 |
11.25 |
3.15 |
马铃薯 |
15 |
22.5 |
5.85 |
双低油菜 |
30 |
3.6 |
2.16 |
合计 |
105 |
26.6 |
16.21 |
(五)水产业。到2015年,全县水产养殖水面达到1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万吨以上,渔业总产值达到4亿元以上,无公害健康养殖率达到95%以上。
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名优苗种培育基地680亩,其中:新建青年水库坝下300亩和牛角坑水库坝下240亩苗种繁育基地,改扩建现有培育池140亩,以培育名优鱼类为主,重点发展地方土着鱼类华鲮、中华倒刺鲃、白甲、岩原鲤、鳜鱼、长吻鮠、大口鲶、鲟鱼等品种。到2015年,年产名优水花鱼苗5亿尾,培育各类规格鱼种330吨,年产值达1500万元。
水库生态渔业。全面开展水库生态渔业养殖,养殖水面8500亩,产量2729吨,产值6623万元。其中:青年水库坝下300亩培育池主要以鲢、鳙、草、鲤、鲫等鱼种为主,预期可年产常规鱼类水花鱼苗3亿尾,规格鱼种180吨;兼顾生产各类名优规格鱼种50吨,实现年产值800万元;牛角坑水库坝下240亩培育池主要以华鲮、中华倒刺鲃、白甲、岩原鲤、鳜鱼、江团、大口鲶、大鲵繁育为主,预期可年产各类名优水花鱼苗2亿尾,各类规格鱼种100吨,实现年产值700万元。
塘堰生态养殖。发展山平塘及石河堰养殖,水产养殖年总产量3990吨,产值2792万元。
江河野生鱼类。全县江河(含溪河)野生鱼类总产量6600吨,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对江河野生鱼类的需求。
稻田养殖基地。发展稻田养殖4万亩,其中1万亩实行池塘化半精养,开展稻鱼轮作,平均单产稳定在400㎏/亩;发展稻鱼共生养殖3万亩,平均单产稳定在60㎏/亩;实现各类稻田养殖总产量6200吨。
鱼种站。主要开发本地土着定居鱼类的移养、驯化和繁殖工作,年新增规格鱼种10吨,新增产值90万元,主要开展江河土着定居鱼类资源的增殖放流。
观光休闲渔业。全县各类渔业养殖、加工基地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产值达5000万元,其中:青年、牛角坑两水库景区年接待游人20万人次,实现产值2000万元。
平昌县水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单位 |
规模 |
产量(吨) |
产值(亿元) |
水产渔业 |
万亩 |
12 |
30000 |
4 |
苗种繁育 |
尾 |
50000 |
330 |
0.15 |
水库生态渔业 |
亩 |
8500 |
2729 |
0.66 |
堰塘生态养殖 |
|
|
3990 |
0.28 |
江河野生鱼类 |
|
|
6600 |
1.32 |
稻田养殖 |
万亩 |
4 |
6200 |
1.24 |
鱼种站 |
|
|
10 |
0.09 |
休闲渔业 |
万人次 |
40 |
|
0.5 |
合计 |
|
|
|
8.24 |
(六)林产业。到2015年,全县林业产业产值达到11.3亿元,农民年林业人均纯收入1300元。
林业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发展原料林基地28.5万亩,其中发展以桤木为主的原料林15万亩,以水杉、杨树为主的原料林13.5万亩。建设万亩示范片7个,主要分布在白衣、响滩、云台、兰草、笔山、镇龙片区。
干果林基地。“十二五”期间,集中发展驷马-得胜-五木-元山环线、江(口)西(兴)响(滩)、云(台)笔(山)镇(龙)三大片,新增核桃3.5万亩,低改0.7万亩。
苗木花卉业。到2015年,全县新建花卉及绿化苗木基地1.5万亩、优质桤木树种采种基地和母树林基地0.5万亩。主要分布在江口、元山、驷马、镇龙、得胜。建立桤木采种基地和母树林基地0.5万亩,主要分布在江口、响滩、元山、云台、白衣等乡镇。
平昌县林业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单位 |
规模 |
分布 |
产值(亿元) |
产业基地 |
万亩 |
28.5 |
白衣、响滩、云台、兰草、笔山、镇龙 |
3.8 |
干果 |
万亩 |
4.2 |
驷马、得胜、五木、元山、江口、西兴、响滩、云台、笔山、镇龙 |
4.2 |
苗木花卉 |
万亩 |
2.5 |
江口、元山、驷马、镇龙、得胜、响滩、云台、白衣 |
3.3 |
合计 |
|
35.2 |
|
11.3 |
第二节 新型工业
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以提速增效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以饮料食品、机构制造、清洁能源、建材生产等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知名品牌,促进清洁生产,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到2015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8亿元,年均增长32.9%;实现利润5亿元,税金5亿元。培育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集团4个,3-5亿元的企业5个,1-2亿元的企业5个;培育上市企业1户。
1、机械制造业。依托平昌造船厂、县钢圈厂、渝翔机械、四川兆润等企业,大力发展农机制造业,重点开发脱粒机、收割机、农用机械等系列产品;立足省内外汽车制造行业,发展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重点开发重型机车钢圈系列产品、汽摩配件、碳钢曲轴、汽车齿轮等系列汽车配件产品,积极研制机动船舶。到2015年,形成10万台(辆)农机、50万套/年重型钢圈、100万套碳钢曲轴、300万套齿轮生产能力。
2、新型墙体材料。依托平昌沃德科技公司,利用工农业废料开发节能、环保、抗震、防火的新型内外墙体材料、新型环保装饰材料。到2015年,形成新型墙体材料年500万平(立)方米生产能力。
3、竹木建材制品。引进2家竹木加工企业,发展竹木胶合板、竹木地板、中高密度纤维板、木制板。建毛竹基地20万亩,建成竹类建材产品和建和木材加工生产线。到2015年,形成年加工竹类10万立方米、木材8万立方米生产能力;建成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年以上、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年以上、化学竹浆10万吨/年以上的林纸一体化生产线。
1、汽车清洁能源。抓住中海油气电集团与同凯能源投资合作契机,将巴中经济开发区驷马园区扩建成120万吨清洁能源生产线,把同凯建成川东北最大的汽车清洁能源基地。到2015年,建成60万吨汽车清洁能源生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5亿元;到2020年建成120万吨汽车清洁能源生产线,实现利税10亿元。
2、水电。依托四川巴河、平昌供电公司,加快通、巴河流域水能资源梯度开发,提高发、供电水平。到2015年,建成黄梅溪水电站,启动兰草电站建设,扩能技改风滩电站,新增装机容量41MW,使全县水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10MW;新建110KV变电站2座、35KV变电站5座、10KV变电站30座;全县新增发、供电产值5亿元,利税5000万元。
依托四川远鸿小角楼酒业集团,在何家坪征地2000亩,建设平昌县远鸿小角楼白酒文化产业园区,形成基酒、白酒、包装、检测、物流配套发展、互相支撑的白酒产业集群。到2015年,白酒工业园区建成“千亩园区,百亿酒业”,白酒产量达到10万吨,年产基酒3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8亿元,创建2个中国名牌产品。到2020年,实现远鸿小角楼公司成功上市,获得“平昌酒”地理标志保护认证。
在小角楼文化产业园区周边建成1500亩红粮基地,引进优质红粮品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实现原料本地化。到2015年,实现优质红粮种植2500亩,产量1000吨,产值400万元,培育10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植大户。
1、肉制品。以德源食品、思千里食品、温氏食品、雨润集团为依托,发展肉制品加工业。猪肉以发展分割肉、冷冻肉为主,开发川味中式特色腌腊制品、熏烤制品,牛肉以开发小包装牛肉干、牛肉脯为主,鸡肉以开发酱卤制品为主。到2015年,形成150万头生猪、10万头肉牛、500万只土鸡加工能力。龙头企业通过良好生产操作(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9000族系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认证,获得2-3个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
2、粮油制品。以华丰油脂、畅延米业、康龙米业、三江面粉、虹泉食品、高山魔芋公司为依托,发展粮油加工业。油菜籽加工以双低食用油为重点,发展精装小包装,稻谷加工以营养强化米和配置精米为重点,小麦加工以营养自发粉、强化粉、营养保健面条为重点,红薯、马铃薯加工以生产工业淀粉和变型淀粉为重点,开发薯干、薯条、粉丝和方便食品,玉米加工以生产青贮玉米、饲料和粉丝为主。到2015年,实现粮油加工产值5亿元,利税3000万元,创建4个以上省级着名商标或名牌产品,4个以上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2个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水产品加工。以四川巴河、杨势鲜河鱼汇为依托,开发冷冻调味食品、冷冻保鲜鱼制品、即食食品和休闲食品,发展鱼靡制品、腌熏鱼制品加工。到2015年,形成淡水鱼类初加工1000吨、精深加工300吨生产能力,实现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以上;培育1家淡水鱼加工龙头企业;创建1个省级名牌产品或着名商标。
4、调味品。以驷马豆瓣、何大妈豆瓣、欧菜园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开发食用和烹饪调味品为主,生产多种规格、品种简装调味品。到2015年,形成1万吨/年调味品生产能力。
5、茶叶。以得胜茶场为龙头,提高加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开发袋泡茶、保健茶,争创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四川名牌产品认证。到2015年,全县新建茶叶加工厂21个,其中粗加工厂20个,精加工厂1个,培育1家集产品加工销售、旅游观光、茶道品茗、文化传承为一体的茶业集团公司,实现名优茶产量100吨,产值5000万元,利税1000万元;打造国家级富硒有机茶知名品牌2个,创建1个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四川名牌产品或着名商标1个,1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平昌县新型工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单位 |
规模 |
产值(亿元) |
新型墙体材料 |
万平(立)方米 |
500 |
4 |
制造业 |
台(套) |
10万台农机,50万套钢圈,100万套曲轴,300万套齿轮 |
6 |
竹木加工 |
万立方米 |
18 |
5 |
水电 |
MW(KV) |
装机容量110MW |
5 |
汽车清洁能源 |
万吨 |
60 |
60 |
白酒产业 |
万吨 |
10 |
100 |
肉食品加工 |
万头 |
加工150万头生猪、10万头肉牛、500万只土鸡、3000万只 |
32.5 |
粮油制品 |
|
加工水稻5万吨,玉米5万吨,马钤薯5万吨,油菜籽2万吨。 |
5 |
水产加工 |
吨 |
初加工淡水鱼1000吨、深加工300吨 |
2 |
调味品 |
万吨 |
1 |
4 |
茶叶 |
吨 |
100 |
0.5 |
合计 |
|
|
224 |
第三节 商贸流通
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加强市场监督,着力构建城乡现代流通体系,打造县城商贸中心,发展提升地方特色饮食文化。
到2015年,实现社会销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年均增长22%;第三方物流企业营业额17亿元,年均增长20%;住宿、餐饮营业额2.84亿元,年均增长18%;乡村农家店全覆盖,配送率保持在80%以上。
(一)商贸。以建设川东北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积极打造县-乡(镇)-村-聚居点四级商贸流通网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商贸服务体系。
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2013年建成信义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对新华市场、江阳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到2015年,完成所有乡镇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建材综合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和畜禽交易专业市场等大型专业市场;适度发展大中型综合超市,大力发展专业超市,加快发展便利店,规范发展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消费品专业市场;加快建设两江商贸园、川东北国际商贸中心。
特色街区。发展社区商业,集中打造住宿餐饮、商业步行街、金佛花园服装街等特色街区;打造两江国际特色旅游、民俗文化一条街;建成春光苑小商品商业步行街、金佛花园住宿集中区、汉王庙餐饮一条街。
农村连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服务业,建立以县城为龙头、乡镇为中心、行政村(聚居点)为基础的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网络,结合重点镇和新村建设,鼓励县内流通主体泉河多又好、嘉华商贸、至昌商贸等向小城镇延伸经营网络。新建白衣、元山、云台等20个综合农贸市场,培育阳升农业、天森菌业等4个农超、农企对接基地。
(二)物流。以建设川东北区域物流中转站为目的,立足传统产业,结合新兴产业,建立完善农村物流、工业机械制品物流和驷马能源物流配送等专业物流功能,加快形成完善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体系。
物流中心。依托巴达铁路,加快建成金宝物流集散中心;依托巴达高速公路,加快建成驷马镇商贸物流中心;依托江口水乡景区,加快建成白衣游客集散和物流中心建设;依托中心集镇,加快建设物流节点,到2015年,在重点商贸镇建成5个二级配送站。
物流企业。引进、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服务创新和技术设备改造,兼并重组现有运输、仓储、货运、快递企业,推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泉河商贸、嘉华商贸公司配送中心,改进中邮物流配送能力,引导县内其它中小物流企业通过市场手段,兼并整合,做大做强。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规范快递物流服务。
(三)餐饮。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餐饮企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开拓餐饮市场,加快地方特色菜创新步伐,增强产业带动效应。
培育市场主体。发挥知名餐饮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和引导县内中小餐饮业整合产业链条,进行跨行业和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实现资本化扩张,促进集团化、品牌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发展。培育特色中餐、巴河鱼类饮食和其它以地方名小吃为主的3-5家餐饮龙头企业,促进餐饮行业规模发展。
提升经营水平。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个体经营户向公司制转型,提高中小餐饮企业组织化水平。引导中小餐饮企业采用直营连锁、特许经营等模式,引导企业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统一、标准、高效的市场运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行服务与菜品的标准化,加快中心厨房建设,加快川菜菜品创新步伐,支持餐饮企业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节假日消费旺季,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美食节等节庆促销活动,扩大节假日餐饮消费。
增强带动能力。延伸餐饮产业链条,促进餐饮产业与相关产业良性互动、融合发展。积极推进驷马豆瓣、镇龙土豆与魔芋、农村土鸡等原辅料基地建设,扩大原辅料生产规模,为餐饮行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加强餐饮产业化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餐饮企业(“农+企”)紧密协作的营销模式,引导餐饮企业以菜品营销为龙头,带动原辅料种植业、食品加工业、茶酒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第四节 文化旅游
以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民俗文化、水乡文化,着力打造“西南水乡·生态平昌”知名旅游品牌,努力把平昌建成川东北重要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
到2015年,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建设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点8家、品牌旅游节庆1个,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5个,实现年接待19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亿元。
到2015年,基本形成““一乡两园三线”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一乡”,即:江口水乡,以亲水休闲、沿河水景、水上游乐、田园观光、巴人农耕文化为特色,着力打造驷马景区、白衣—江阳景区。
“二园”即以红色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为特色,打造佛头山、金宝山文化产业园和驷马湿地公园。
“三线”,即:围绕驷马—得胜—五木—灵山—元山片区,重点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巴灵台景区、南天门景区、北山寺景区;围绕双滩库区—喜神—镇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牛角坑—云台片区,重点打造牛角坑—镇龙景区;围绕西兴—响滩片区,重点打造皇家山景区、望崇山景区(友谊水库)。
有序推进巴灵台、佛头山文化产业园、驷马水乡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白衣古镇、金宝文化产业园、双滩—风滩百里库区游、驷马湿地生态养身体验区、镇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天门森林公园、伯坚故里等精品项目建设,完善平昌县红四方军北山寺宣达战役指挥部旧址保护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田园风光农业观光旅游,着力开发旅游产品。规划建设驷马、灵山、元山等地游客集散中心。
第五节 房地产业
以住房市场化为方向,调整供应结构,强化住房保障,真正实现全县人民“住有所居”。到2015年,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5平方米,年均完成住宅建设24万平方米,房地产总产值达200亿元。
(一)县城。引进1-2家大型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城市综合体,努力提升城市品位。近期(2012-2015)县城主要以打造金宝、星光工业园为主,结合信义大道、老街城市棚户区改造和部分旧城改造项目实施规模化的房地产开发,远期(2016-2020)主要以打造李家沟、黄滩坝、马家坪、何家坪、老鹰寨及龙潭片区为主。县城建设用地规模规划18.95平方公里,加强城市特色、旅游服务等功能建设,把平昌建设成为滨水型和宜居型城市。
(二)乡镇。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构建县城—特色镇—中心村—产业聚集地。科学编制农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提高民居单体设计水平,突出川北民居风格风貌。近期规划(2012—2015年)驷马—双鹿片区(驷马镇、双鹿乡、得胜镇、五木乡、土兴乡、坦溪镇)和元山—灵山片区(江口镇、星光工业园管委会、云台镇、森林公园管委会、元山镇、灵山乡)10个乡镇、2个管委会、153个村(居)、1183个村(居)民小组。规划新建聚居点180个共9363户、中心村12个、新农村综合体6个,总用地面积229.6公顷,远期规划覆盖全县。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健全房地产开发用地计划供应制度,以节约和集约用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指导方针,实施高效、集约的住房用地供应政策。重点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全县每年供应住房建设用地10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供应建设用地9.5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供应建设用地5000平方米。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并按总套数的15%进行配建保障性住房,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
平昌县房地产业经济效益估算表
项 目 |
建设年限 |
单位 |
规模 |
产值(亿元) |
县 城 |
|
万平方米 |
682.9 |
254.12 |
其中: |
|
|
|
|
金宝 |
2013-2020 |
万平方米 |
266 |
93.1 |
荣新置业 |
2013-2020 |
万平方米 |
165 |
62.7 |
旧城改造 |
2013-2020 |
万平方米 |
129.9 |
51.96 |
黄滩坝 |
2016-2020 |
万平方米 |
73 |
27.74 |
何家坪、马家坪 |
2016-2020 |
万平方米 |
49 |
18.62 |
乡 镇 |
2013-2015 |
万平方米 |
126.5 |
18.96 |
保障住房 |
2013-2015 |
万平方米 |
67.3 |
1.08 |
合 计 |
|
|
879.7 |
274.17 |
第一节 加强园区建设
按照“产城一体、园城相融”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发展向园区集中,要素保障向园区集中,发挥产业园区在产业布局中的主体地位,为建设川东北经济强县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平台。加快巴中经济开发区驷马园区、星光工业园、绿色食品工业园、川东北国际物流园建设,加快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和“洼地”效应,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产业园区聚集,增强园区对优化产业布局的辐射带动能力。
第二节 承接产业转移
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承接中提高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和“全民招商”的理念,紧紧抓住沿海及成渝等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深度挖掘、发挥我县在市场、产业、人力、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抓好项目策划、包装和推介,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
第三节 培育市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主体地位作用。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发展壮大加工制造企业;加快企业改制工作,带动全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以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增大规模服务企业,促进服务业升级转型,使第三产业成为跨越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第四节 拓宽投入渠道
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国家、省加大对我县的投入力度;加强银-政-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环境,推介信贷项目,增强信贷支持;建立完善政府性投融资平台,探索多种融资模式,充分激活民间投资,最大限度吸纳民间资金,集中资源办大事,把社会闲散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强区域合作和招商引资,让“外资”成为推进跨越发展“稳增长”的主力军;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农村资源向资产、资本转化,奠定城乡一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基础。
第五节 强化要素保障
进一步修改完善我县关于投资软环境的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针对重点产业制定更加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好、更强、更多的企业入驻平昌;逗硬落实“并联审批”和“保姆式”、“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推进政务服务进园区,实行全程代办服务;认真落实财税、土地和金融等优惠政策,切实保障企业水、电、气等要素保障,努力打造发展“洼地”;全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加强服务管理,保障企业能建设、能生产、方便工人生活,切实提高园区生产建设效率。
附:平昌县产业布局规划项目表